每逢重大节日,各地都会举行尊师重教的慰问、表彰、走访活动,其中一些活动鼓舞了士气,让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还有一些活动却让学校和师生在节日期间忙得“热火朝天”,应对各种会议和检查。其实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无论节日还是日常,他们最期待的是在宁静的校园里专注地做好本职工作。 叶圣陶曾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的精耕细作需要时间与耐心,需要教师静心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然而当下,一些校园成了各部门的“打卡地”,教师成了“万金油”,什么都得懂、什么活动都得落实。 当然,必要的安全检查和工作部署不可或缺,这是对学生安全和社会负责的表现。同时,防欺诈宣传、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进校园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今,诸如骑电瓶车戴头盔等名目繁多的进校园活动如潮水般涌来,而且还要拍照向上级汇报,令师生不堪重负。 那些名目繁多的进校园活动看似是对教育的重视,实则是将行政负担转嫁给了学校。每个部门都认为自己的活动重要,都要求“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却少有人关心这些活动叠加起来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的冲击。更令人忧心的是,许多活动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变成了“拍照留痕”“填表报数”走过场。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品性、获取知识,他们学习了更多的知识,才会更清晰地认识世界。那些不具备教育价值的活动,不仅对学生成长无益,还会占用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最终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陶行知先生早已警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我们的教师却被各种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杂事所困,失去了创造“值得崇拜的人”的时间和精力。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应付检查、填表报数、准备材料。当教师将精力耗费在无实际意义的活动上,又有多少精力能够投入教学教研中? 今年教师节,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教育局发布《关爱教师十条》,其中最受关注的举措之一是取消教师手写教案的硬性要求,并推广智能工具辅助教学。政策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热议。可见,无论减少非必要的进校园活动,还是取消手写教案等硬性要求,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育教学负担,才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俯下身子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钻研教学、潜心育人。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推进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安徽省发布了《关于公布安徽省2025年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省级)的通告》,通过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的“白名单”制度、统筹规范教师工作量与评价、强化教师待遇与权益保障等一系列组合拳,切实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其他区域也建立了进校园活动清单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填报事项,让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 学校教育不缺少勤勉的校长、优秀的教师,但缺少时间来沉淀。让教育的归教育、行政的归行政,让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非疲于奔命的“事务员”,还需要各方携手营造更加宽松、宁静的教育环境,让校长能够安心办学,让教师能够专心教学,让学生能够静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接近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理想状态。 (作者单位系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