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美的回响,莫过于在课堂上听见生命拔节的声音。在执教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亲爱的汉修先生》阅读课上,当芷琳告诉大家“一个人的成长最终靠自己”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只是一堂关于整本书教学的阅读课,而是一场关于自主成长的教育交响。那些此起彼伏的童声,那些闪闪发光的眼睛,都在诉说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教育真谛——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 课堂的回响,首先来自一个意外的发现。当思澄在交流中展示自己以“署名的变化”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时,大家首先投来赞许的目光,接着传来不断翻书求证变化的过程。“从‘讨厌您的雷伊’到‘您的朋友雷伊’,看似简单的变化里藏着雷伊成长的密码”,小大人似的思澄向大家娓娓道来,“从这些署名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雷伊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更看到了他面对困难而想出的一个个办法。我再次明白了老师常对我们说的‘勇敢面对困难,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的含义。”彩霓不给思澄继续往下说的机会,站起来说:“我觉得雷伊最大的优点是把烦恼变成办法,而我们却把烦恼当大山,搬不动再自寻烦恼!”掌声还没断,钰嘉又接着说:“一遇上困难我就束手不管、寻求大人帮助,原来我的问题都在自己身上,不主动,不想办法改变。”我惊讶地看着这些学生,一份关于“署名变化”的思维导图竟引发了这么多思考,这哪里只是在上阅读课,更好似一堂成长课,而主题恰好是“自我成长”。我无比激动,这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教育吗?课堂不只有传授知识的声音,还要有面对问题从容解答的声音,更要有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 这种教育回响在绘制人物关系图谱时愈发深刻。当学生拿出图谱争论“谁是对雷伊影响最大的人”时,答案精彩纷呈,多数学生写到的“关键他人”,往往还有一个“关键事件”作为理由。我感慨一本好书带给学生的影响,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就是这样有关键他人还有关键事件吗?而这些却是因为一本书、一堂课让学生启发了我们。最触动我的是,有三个学生选择了“雷伊自己”,他们告诉大家不管决定给作家写信还是发明午餐盒报警器,都是雷伊自己面对困难寻求办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雷伊逐渐变强大、慢慢成长的过程。最后选择原谅爸爸则是他突破自我、打破原有偏见、接纳自己和他人的过程。成长过程中对雷伊影响最大的就是他自己。是的,正如琪琪在总结时说:“爱像阳光,痛像雨水,但破土而出的小芽才是自己。”教育也是这样,学生的成长路上除了有老师、家长、同伴的引领,更应有唤醒和自我突破的觉醒,因为真正的教育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而是教会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课堂回响在课后仍在延续。当我批改学生的“读中有思,读后有感”时,那些发自内心的自我反思,那些成长中的未来展望,那些文字里跳动着生命的觉醒深深打动着我。曾经抱怨父母管太多的乐乐写道:“妈妈的唠叨和汉修先生的问题一样,不仅是我成长中的修正带,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铺路石。”单亲家庭的小美在纸上画了两个对话框:“爸爸为什么离开,我能像雷伊一样原谅爸爸吗”和“妈妈那么辛苦,为什么我还要吼妈妈。不行,我要成为让妈妈骄傲的女儿”。最让我眼眶湿润的是,不与同学交流、不交作业、一直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心心画了一个笑脸和一颗爱心,爱心里写着“书韵+3+54”。书韵是我们的班名,3不正代表着我们3位老师,54不正代表着同学们吗?他开始爱啦,是不是会很快融入班级跟大家一起交流?他也在学着爱别人、爱自己……我兴奋着感慨:课堂链接生活、阅读照进现实、成长发自内心,这不正是教育最动人的回响吗? 书中雷伊妈妈说,“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关键是你愿意看到什么”。是的,这堂阅读课也有不太理想的一面,但我却看到了关于教育、关于成长最好的一面。教育的本质应是帮助学生唤醒成长自觉,链接生活打通成长通道,建立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对话能力,真正成长为自己的主人。我欣慰学生能在阅读中照见自己的成长;我欣赏课堂的思维碰撞激起生命的成长共鸣;我希望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沐川县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