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敬德书院秋季会讲举行
本报讯(记者 万景达) 日前, 2025年敬德书院秋季会讲举行。本次会讲以“传统文化与未来教育”为主题,通过主旨报告、实践分享、专家点评、圆桌论坛等形式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滋养未来教育,助力学校发展。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推进未来学校建设,才能让海淀教育生生不息、拥有美好未来。”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杜荣贞表示,海淀教育人需要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思考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教育中焕发光彩,“院校”合作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是海淀区面向未来教育的主动探索与生动实践。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在主旨报告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未来社会的绚丽应有机融合在一起,不可割裂。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以成人”“学以成德” 的个体,同时传统教育思想的整体思维模式仍具有重要价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仍是今天乃至未来教学的关键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冷卫国提出,科技为教育赋能的同时更需要警惕技术中心化倾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修己达人”的教育价值导向具有现实意义,其中的诗歌教育将在未来世界公民的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乡“手拉手”开启乡村教育新篇章
本报讯(记者 万景达) 日前,一场以“走进田园生活 感触真实成长”为主题的城乡“手拉手”、美丽乡村小学探索共同体田园课程收获季活动在北京市房山区举办。
活动中,“田园市集”沉浸式还原了乡土生活场景,“田园秀场”为孩子提供了绽放“真自我”的舞台,“梨园树下·田园课堂”将课堂搬进大自然,师生在真实的户外环境中开展数学估算、诗歌创作与科学观察。“我们坚持‘原色育人,生态发展’,将农田、果园转化为综合学习场,让教育回归生活。”窑上中心小学副校长毛媛表示。
在房山区“适合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美丽乡村小学探索共同体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实现了从“硬件弱势”到“场景优势”的转变。据悉,下一步美丽乡村小学探索共同体将继续完善“田园+”课程体系,探索“校村联动”新模式,同时借助AI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