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师生之间
一顶小红帽的温暖
金慧娟

    “在我们班,小红帽是爱的象征。”一个周末,班上一名学生在公园里戴着“小红帽”做好事,对方感谢他,他如此回应。

    是的,我们班的孩子喜欢戴小红帽。这是有来历的。

    去年3月的一个早读课上,在琅琅读书声中我听到小东(化名)的声音与以往不太一样。我以为小东到了变声期,但转念一想,他才10岁。我与其他科任老师及时交流,并问小东平时有不一样的地方吗?体育老师告诉我,一节体育课下来,小东流的汗最多,头发像被水淋过一样,即使运动强度不大也是如此。

    根据以往经验,我怀疑孩子是过早发育。于是,我联系小东的父母,嘱咐他们带小东去医院检查。然而,经过一系列检查,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小东被查出患有脑瘤,需要住院治疗。

    这犹如晴天霹雳!一个10岁的孩子遭受如此不幸,我为小东感到心疼。小东的家长告诉我,幸好发现得早,但也需要及时治疗并休学。在广州、北京多家医院诊断后,小东马上开始接受化疗。治疗期间,我一直与小东以及他的父母保持联系,有时是语音联系,有时是视频聊天。视频中,小东脸色苍白,头发都掉光了。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东的父母告诉我,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身体也恢复得不错,准备返校学习。为此,我与小东的父母沟通,希望约班上其他教师和学生代表先去看望小东,为他返校学习做准备。在一间窄小的房间里,我们见到了小东。起初,小东不愿意出来跟同学一起玩。经过我们的细心交谈,小东终于走到了同学之中。

    随着小东返校的日子临近,我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小东终于能重返校园,忧的是光着头、戴着帽子的小东实在惹眼,如果有学生嘲笑他怎么办?

    绝不能给小东造成二次伤害。一次,在翻阅一本班主任专业杂志时,我看到“桂贤娣”三个字,想起10年前在湖北武汉听桂老师讲过小红帽的故事。桂老师当年为了保护一个生病化疗的学生,让全班学生都戴着一顶小红帽。我决定向桂老师学习,让全班学生一起陪着小东戴小红帽。

    恰好学校艺术节将至,各班都要准备节目,我们班表演的是朗诵。我告诉学生,朗诵的作品是《我爱你,中国》,为了配合表演效果,所有人都要佩戴红帽子。而且特别强调,因为时间紧张,随时可能进行排练,所以每个人每天都要戴好帽子。

    其实,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但学生还是按照我的要求每天都戴着小红帽。几天后,小东正式返校。一大早,我拿着一顶红帽子到学校门口等着小东。7点半,只见小东在父母的陪伴下向学校走来。当时,他戴着一顶白帽子,神情极其不自然,怯生生地喊了一声“金老师”。我迎上去,紧紧抱着他,告诉他“老师很想你,欢迎你重新回到学校”。随即,我一边用小红帽换下小东的白帽子,一边对他说:“最近班上在排练节目,大家统一戴红帽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东与同学一起积极参与节目排练,没有任何一个学生私下议论,小东重新融入了班级。

    艺术节结束了,我又开始为怎么继续这个“谎言”发愁。让我惊讶的是,虽然艺术节结束了,但班上的学生依旧每天戴着小红帽。一天午休时,一个学生没戴帽子,另一个学生提醒她要把帽子戴好,没戴帽子的学生说:“小东回家了,看不到的。” 我这才明白,其实学生早就识破了我的“谎言”,一直在自愿保护着小东的自尊。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东与同学相处越来越融洽,状态也越来越好。虽然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小东,但我还是察觉到他偶尔的低落,意识到小东心里的那顶“帽子”并没有摘掉。我不断鼓励小东敞开心扉,勇敢地跟别人说明自己的情况。渐渐地,小东对别人的好奇产生了“免疫力”,坦然地与同学交流,无论独处还是参加集体活动,他都更加自如。

    一次偶然的机会,《深圳晶报》记者通过视频号报道了这件事,网上好评如潮,点赞量超过10万+,正能量被接力传播开来,许多赞誉也向我涌来。但在我看来,这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一顶小红帽,让我和我的学生收获了温暖,更唤醒了学生内心“善”的力量,“小红帽”也因此成为“爱”的象征。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小初部)

中国教师报